今天喝水了嗎?
大家不曉得有沒有印象,之前有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,內容是記錄一個人每天喝3000c.c的水,一個月後產生了驚人的轉變!我們暫時不研究這篇文章到底是真是假,但水分的補充確實是非常重要的。

大家或許都有概念,人體有超過70%是由水分組成,身體的新陳代謝、食物消化及血液運輸等機能,通通都需要水分的參與。而不論你有沒有運動,每天起床活動,或是晚上睡著的時候,其實都在喪失體內的水分。尤其在台灣,氣候炎熱的夏天,高溫會讓水份流失的更加快速。你可以想像成,水分是維持身體運作的能量液體,而不論你睡著或醒來,都一直在流失這樣的能量液體。
因此,我們需要在生活中隨時補充水分。但平常,可能因為工作忙碌或玩樂,忘記要喝水,或是休假滑手機滑了一整天,不覺得渴就沒有去喝水。在推特上,有一個小帳號就是專門為了滑手機滑到天昏地暗的現代人所設計的。

這個帳號沒有其他的推文,單純就是每隔12個小時發一次提醒你喝水的推文,目的就是讓你在滑推特時,只要看到這則發文,就會記得起來喝杯水。比起設定鬧鐘或提醒器,這樣直接地對你喊話,或許可以更有效的讓你提醒自己,該注意一下水分的補充了。
作者貼心的設計,提醒每位滑推的推友們,至少在一定的時間就要記得補充水分。然而,這樣的提醒頻率是夠的嗎?我們應該多久喝一杯水?口渴了才需要喝嗎?每次喝水的時候,又應該補充多少份量的水才是最好的呢?
以下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的喝水迷思及疑問,讓大家可以有效地補充水分,正確的喝水!
(迷思一)喝水是喝越多越好嗎?
一個人一天到底需要多少水呢?
欸欸~等一下,難道每個不同體積的人,需要的水量會是一樣的嗎?
這個答案是否定的。正如先前所說,水分大約佔人體組成比例的70%,因此,不同重量及不同身體組成的人,每天所需要的水量,當然也會大不相同。我們整理了醫師們的建議,讓你依據活動量及體重,估算每天大約需要的水量。
目前最普遍的計算法,是將人的活動量及身體代謝率分為三級:
1.每天需要大量體力活動或30歲以下的年輕人
這類型的人每天喪失及需要的水分最多,需要補充的量約為
體重 (公斤) x 40 便是一天所需要的喝水c.c數。
2.每天活動量一般,30-55歲年齡區間的人
這類型的人每天需要補充
體重 (公斤) x 35 c.c數的水,而當有特別運動時,每次則需要多補充約350c.c左右的水量。
3.活動量低及56歲以上的人
如果因為身病臥病在床,或是每天只有極低的活動量,每天也會需要補充
體重 (公斤) x 30 c.c數的水量,因此這個數值,也可以說是維持一個人活著所需要的最低水量。假如因為工作沒辦法常常喝水,至少也要補充到這個數量的水分喔!
(迷思二)我該在什麼時候喝水?喝多少水?
除了口渴的時候自然會想補充水分,平常喝水的頻率,以及該在什麼時間點喝,同樣也是很多人的疑問。首先我們需要確立一個觀念,也就是最有效率的補水方式,其實是「少量多餐」,這樣可以讓喝下的水分,大部分都能被人體吸收,不會馬上排出體外。因此,比起集中在某個時段喝水,最好的補水方式,其實是在醒著的時候平均分配每小時需要的水量。
例如,一個32歲60公斤的上班族,每天需要2100c.c的水量,平均分配到一天活動的時間,等於每1~2個小時,補充約100-250左右的水量。詳細的方式可以依據自己的生活模式來規劃,但是每次的補水量不要超過350c.c,會更有利人體吸收。
(迷思三)一樣都是喝的,喝茶喝咖啡也可以嗎?
很多人其實不喜歡喝水,常常喜歡用其他比較有味道的飲料,例如茶跟咖啡來代替。然而,就算選擇無糖的飲料,這些液體還是跟單純的喝水是不一樣的唷!茶,咖啡,豆漿等飲品,都是由大量的水加上其他混合物所組成,然而這幾樣食物都有利尿的功能。我們常常說某些食物利尿消水腫,所謂的利尿,也就是會加速水分排出體外的速度,因此,反而可能造成體內水分流失得更多!
所以在喝了這些類型的飲料後,反而需要補充至少同樣份量的白開水,來貼補因為喝了利尿飲料所流失的水分。也就是平常偶爾會聽到的「喝一杯茶,補一杯水」的概念。
喝水看起來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,然後卻有許多應該注意的細節。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有意識的安排喝水的行程,正確喝水,讓身體擺脫缺水的狀態,才能擁有更健康的身體唷!